河北省新乐市,古称新市,地处华北平原。相传远古时期,人类始祖伏羲曾在这里繁衍生息。从新乐市区向北两公里,有一个何家庄,现存当地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伏羲台。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何家庄这座普普通通的北方乡村就会突然变得格外热闹起来。来自四邻八乡的人们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地聚集到这里,参加为期四、五天的庙会,焚香祭祀,避祸托福。这个习俗在当地由来已久。![]() 这究竟是个什么日子呢?相传农历三月十八是伏羲的诞辰日,所以在每年的这一天,村里就会举办庙会和各种庆祝活动,向伏羲表达敬意,祈求幸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当地的传统节日三月十八庙会,据说这个传统已经保持了上千年。 ![]() 伏羲台庙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传说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曾寓居此地,并于此创立诸多丰功伟绩。伏羲台是伏羲氏的生息之地,他曾于此继天立极,通德类情,开天明道。万古文明,始基于此,被后人尊为三皇之首。帝喾巡游此地,集四方之民而化导养育之故,修台建庙以祀之。伏羲台主要建筑有龙师殿、六佑殿、寝宫、东西朝房、钟鼓二楼、殿宇等近百间。表明了伏羲台庙会在民间的广泛影响和强大的生命力,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 伏羲台位于新乐市北郊2公里处的何家庄村东,吴家庄村北,地处东经114°43′40″,北纬38°23′30″,海拔103.5米~51.8米。遗址范围以伏羲台为中心,东至同义庄以西,南至岗头村以北,西至黄家庄以东,北至中同村以南。遗址总面积1600平方米。 ![]() 伏羲台由上下三层用当地夹沙好土罗叠堆集而成, 总高度9.206米。最底层的第一层台高2.898米,南北长102.58米,东西宽87.42米;第二层台高2.118米,南北长89.43米,东西宽 64.6米;最上边的第三层台高4.19米,南北长53.68米,东西最宽处23.8米,最窄处17.9米,呈不等边八角形,名八卦台,又称伏羲画卦台。 伏羲台古遗址文物遗存丰厚,有新石器、商周、战汉三种文化层次。1994年修复龙师殿、寝宫时在其基址之下,有三个庙殿基础遗存,经考证,分别为汉代、唐代、明代。 50年代初期伏羲台周围还存有人工夯土城墙高4米,上宽3米,下宽8米,城墙长1,200米。城墙南边有影背高4米,上厚1.5米,下厚4米,长15米。至今伏羲台北侧还留有夯土层遗迹。 伏羲台台基周围及周边地带1米多浅表地层到处都有商周、战国、汉代早期灰陶、夹沙灰陶、粗细绳纹、云纹、回纹等纹式瓦当等建筑构件和早期陶制生活器具残片,以及元明清时期的瓷器生活器具残片。 1985年文物所进行文物普查时征集到在伏羲台葫芦头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斧1件及商周战国时期的陶器6件,在中同村村南300米处出土的两件青铜器一鼎一簋。 1980 年、1985年曾在伏羲台西北1,400米处的中同村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先后挖掘了三个墓葬,均为战国初期墓葬。共出土文物54件青铜器,4件陶器。其中:1980年挖掘时出土文物30件均为青铜器,现存省博物馆。1985年出土文物28件。青铜器24件,陶器4件。其中青铜器中一级文物2件,镶红铜鸟兽纹壶2个,口12.8厘米,高40厘米,底15厘米。二级文物3件,窃曲纹铜甗1件,口36.3厘米,高44.5厘米,底36.5厘米。错金云纹带钩1 件长6.3厘米。错金云纹圆首剑1件通长35.9厘米,刃长21.8厘米,宽3厘米。三级文物11件。素面高把铜豆、素面平底匜、扁茎剑、带柄双翼镞、三穿戈等。这些文物的发掘出土,说明了战国初期中山国虽已受到中原华夏族文化的强烈影响,但仍保留了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特征,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文化交流。 通过多年来的文物征集和几次考古发掘。伏羲台周围出土的文物共170件,其中一、二、三级文物17件,其余是一般文物。 2013年5月,伏羲台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关注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联系我们|陆零网| 我的596059
( 浙ICP备14020058号-1 )
GMT+8, 2025-5-12 02:32 , Processed in 0.07814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